海角社区国产精品伦子伦免费,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,日本中文字幕有码,青青热九免费精品视频在线

        • <acronym id="lefsy"></acronym>

          <sup id="lefsy"><thead id="lefsy"><pre id="lefsy"></pre></thead></sup>
          每日經濟新聞
          要聞

          每經網首頁 > 要聞 > 正文

          2018周期股展望:關注點從供給側向需求側傾斜

          證券時報 2018-01-13 09:47:29

          當前黑色系十三五的去產能任務已經完成,目前工作重點已轉移到控制新興產能方面,產能壓縮的空間已經很小。同時,2018年機構多判斷黑色系需求側將出現(xiàn)回落,目前僅對回落的幅度存在爭議,這也是為什么近期周期商品向上突破較難的原因。2018年供應端對黑色系價格的提振會明顯減弱,需求端目前分歧較大。

          剛剛過去的2017年,煤炭、鋼鐵、有色、化工等行業(yè)由于受供給側改革持續(xù)推進,環(huán)保限產加劇等因素影響,相關商品價格悉數(shù)走高,帶動行業(yè)內的上市公司利潤率上行,從而在A股市場接力上演了一波又一波周期股行情。

          2018年,在供給側改革階段性目標已經達成,一些周期商品價格創(chuàng)下歷史或近年新高的背景下,周期股是否仍有行情可以期待?市場的關注點又會怎樣轉移呢?

          煤鋼:價格行至高點 供給側紅利已減弱

          歷經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供給端去產能,我國煤炭、鋼鐵行業(yè)產能過剩的問題已得到有效緩解,曾經的“煤老大”似乎又回來了。

          2018年1月11日,國內期貨市場動力煤主力合約1805報636元/噸,較2015年11月最低278元/噸的報價,已有129%的增幅,與此前煤炭黃金十年間的價格高點已相去無幾?,F(xiàn)貨市場上,當前秦皇島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已超過700元/噸,早已突破國家發(fā)改委劃定的煤價高位紅線。

          我國煤炭產能近年縮減明顯。老牌煤業(yè)大省山西2017年共關閉煤礦27座、退出產能2265萬噸。近兩年間,山西共關閉煤礦52座、退出產能4590萬噸。

          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7年1至11月份,煤炭采選業(yè)固定資產投資2435億元,同比下降11.3%;其中,煤炭民間投資1356億元,同比下降19%。

          在去產能作用下,價格得以回歸高位的還有鋼鐵。

          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7年鋼鐵行業(yè)去產能目標為5000萬噸,至8月底已經提前完成。截至目前,鋼鐵完成去產能超過1.15億噸,已超過鋼鐵五年去產能目標中1億噸的底線。

          據(jù)生意社統(tǒng)計,鋼鐵指數(shù)2017年12月5日達到全年最高點1065點,全年最大漲幅255點,創(chuàng)下2011年10月20日以來的73個月新高。

          2017年前11個月全國鋼材產量10.17億噸,同比減少2.51%;按照生意社預測模型測算,全年鋼材產量或有望達到11.03億噸,同比減少3.15%,創(chuàng)下4年以來的新低。

          隨著產能縮減、價格上漲,2017年以來鋼鐵行業(yè)企業(yè)的效益也呈現(xiàn)恢復性增長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中鋼協(xié)會員單位企業(yè)自6、7月份當月利潤均超過了100億元后,8、9月份均超過200億元,前9個月累計利潤為1137.6億元。

          “目前黑色系商品價格處于高位,泡沫較大,這與前期供給側改革力度強勁有關。目前煤、鋼去產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,后續(xù)供給側縮減將呈現(xiàn)溫和狀態(tài)。”生意社總編、中國大宗商品發(fā)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認為,2018年煤炭、鋼鐵商品價格由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紅利將減弱,同時需求側不會有太大增量,因此存在上行壓力。

         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接受證券時報·e公司記者采訪時也稱,雖然2018年開年后黑色系商品在產能置換新政的刺激下出現(xiàn)過沖高過程,但持續(xù)動能并不足。當前黑色系十三五的去產能任務已經完成,目前工作重點已轉移到控制新興產能方面,產能壓縮的空間已經很小。同時,2018年機構多判斷黑色系需求側將出現(xiàn)回落,目前僅對回落的幅度存在爭議,這也是為什么近期周期商品向上突破較難的原因。

          他表示,2018年供應端對黑色系價格的提振會明顯減弱,需求端目前分歧較大。所以整體上除非政府出臺一些超預期的基建等項目,或者地產沒有出現(xiàn)超預期下滑等利好,否則周期商品將整體受到需求端拖累出現(xiàn)明顯調整。其中黑色系由于去產能率先完成,可能會成為回調先鋒。

          有色:市場內弱外強 弱需或累及外盤

          有色金屬,無疑是2017年度除黑色系外,資本市場廣泛關注的又一匹黑馬。且不論鈷、鎢、鉬等小金屬接力爆炒掀起的一輪“元素周期表行情”,僅是受供給側改革利好而價格不斷攀高的鋁,就足以刷新投資者此前對有色板塊的判斷。

          據(jù)生意社數(shù)據(jù)監(jiān)測,2017年銅價大幅上漲,從年初的4.5萬元/噸,漲至年末5.5萬元/噸,漲幅為21.5%。2017年10月24日,銅價達到全年最高價5.6萬元/噸,創(chuàng)下三年新高。

          2017年,國內期貨市場上滬鋁主力合約1801在9月21日報1.74萬元/噸,刷新自2011年9月以來新高,較2015年12月9565元/噸的價格低點已幾乎翻番。

          有色商品價格上漲,與過去一年去產能不斷推進,環(huán)保限產對供給端收縮也存巨大關聯(lián)。

          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僅2017年上半年國內銅企產能縮減近7.5%,395萬噸鋁礦產能受到影響。同時,受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,國內去產能政策等影響,鋅冶煉行業(yè)2017年從曾經的300多家企業(yè),縮減到40家左右,其中20萬噸以上的有近10家,占據(jù)了鋅行業(yè)市場總量的近一半。

        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(yè)協(xié)會副秘書長楊云博在大宗商品市場高峰論壇期間透露,針對違法違規(guī)電解鋁產能的整頓啟動以來,已有529萬噸建成產能停產,另有505萬噸在建產能停建,總計涉及違法違規(guī)電解鋁產能1034萬噸。

         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,2017年四季度,以鋁為代表的部分有色商品價格出現(xiàn)回調。滬鋁主力合約1801由11月初的1.6萬元/噸,下跌至12月中旬近1.4萬噸。

          雖然供給側改革縮減了大量產能,但由于高價支撐,全年國內鋁產量并未出現(xiàn)收縮。2017年1-11月,中國原鋁產量總計為2954萬噸,較去年同期仍增長1.7%,并且全年有望創(chuàng)下年度紀錄高位。

          “2017年有色表現(xiàn)超乎預期,但四季度冷下來了。此前需求側和供給側的預估過高,說明有色系包袱較重。2018年有色或會出現(xiàn)行情,但窗口不會太長。”劉心田稱。

          “有色與黑色系不同,定價不完全是國內定價,受國際影響較大。2017年,有色金屬一改2016年內盤價格強于外盤的格局,呈現(xiàn)“內弱外強”局面,LME金屬走勢普遍強于滬市。”程小勇稱,從近期歐洲、美國公布的制造業(yè)PMI數(shù)據(jù)可以看到,海外經濟復蘇比較強勁,但國內公布的12月份PMI略有回落,這說明海外需求樂觀,國內的需求減弱或將會對整體需求形成拖累。雖然目前花旗、高盛發(fā)布報告,對2018年商品預期看好。不過在市場對商品的過度預期下,如果需求端有超過預期的下滑幅度,有色可能會有一個預期證偽的過程。

          他認為,國內有色需求占全球的40%。雖然目前海外經濟復蘇比較強勁,但有一個時間差。如果中國需求回落,必然會造成海外出口到中國的金屬需求減弱,這反過來也會使得海外金屬價格出現(xiàn)回調。

          安信證券齊丁團隊也在研報中提及,當前LME銅、鋁都早已創(chuàng)出新高,但國內滬銅、滬鋁明顯滯后。這主要是由于歐美經濟持續(xù)回暖收緊海外供需,但國內由于房地產為主軸的大宗需求出現(xiàn)弱勢回落,出現(xiàn)了國內外經濟節(jié)奏的錯配。

          不過該研報認為,海外經濟的強勁復蘇對價格中樞上行有非常大的推動,考慮到補庫周期正在出現(xiàn),海外經濟持續(xù)強勁改善,價格連創(chuàng)新高已將全球定價的有色品種的估值壓抑到動態(tài)估值20倍左右甚至以下,因此堅定看好全球定價的有色品種將迎來重大重估機遇。

          化工:領漲2018 關注原油上市利好

          在黑色、有色行情輪番上演后,2017年末,化工商品終于啟動,帶動相關板塊走強。

          2017年11月,由于受“煤改氣”,冬季供暖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,國內天然氣出現(xiàn)供應緊張局面,液化天然氣(LNG)價格極速上漲,短短一個多月間,從不足5000元/噸,攀升至逾1.2萬元/噸。受此影響,天然氣下游的甲醇等化工商品價格上行。

          生意社監(jiān)測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7年中國甲醇市場呈“V”型態(tài)勢運行,2017年1月1日甲醇市場均價在2878元/噸,截至2017年12月26日,國內甲醇市場均價報3466元/噸,年內漲幅20.43%。甲醇年內價格最低點出現(xiàn)在7月1日,報2169元/噸,價格最高點出現(xiàn)在12月22日,報3511元/噸,最大振幅59.88%,年末高價沖擊近四年價格高位。

          2018年以來,受國際油價快速上漲影響,A股石化板塊也獲得了一波超強表現(xiàn)。美東時間本周二,國際油價大幅收漲,WTI原油期貨盤中一度升至63.01美元/桶,創(chuàng)出近三年新高。而今年以來,中石化、中石油也已分別刷新近兩年新高。

          “原油價格在2017年下半年比較堅挺,帶動整體化工商品走強,天然氣氣荒對甲醇等下游商品的價格支撐也是存在的。但是我們認為,對于PTA、PVC等煤制的化工品,如果煤炭漲幅跟不上,那么后面通過煤炭價格驅動的化工品的向上力度也會減弱。”

          程小勇表示,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是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。從歷史數(shù)據(jù)來看,除非爆發(fā)大規(guī)模戰(zhàn)爭,否則由于地緣政治爆發(fā)的原油價格上漲必定是短期的。

          “2017年黑色系先動、有色系續(xù)動、最后化工上漲。到2018年,目前能化系上漲動能強勁,這波漲勢也很有可能帶動黑色、有色的上漲。”

          劉心田表示,2016年、2017年乃至2018年,是大宗商品上漲的新周期,目前看2018年這輪周期還沒有結束,但上漲勢頭較2017年將有大幅削弱。2017年國內大宗商品的平均漲幅較2016年的一半還不到,因此有理由相信2018年上漲較2017年將大幅縮減。目前很多商品價格已達到2011年大跌前的水平,理論上存在一定泡沫度。

          他認為,最新公布的經濟數(shù)據(jù)顯示,CPI、PPI的剪刀差正在逐步縮小,這個PPI對CPI的追趕勢頭,使得當前周期商品尚具備上漲動能。不過過去大宗商品黃金十年,是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紅利,這個紅利未來幾十年不會重演,因此本輪周期上漲持續(xù)時間不會太長。

          劉心田表示,2017年周期商品一季度稍向上走,二季度明顯回調,三、四季度爆發(fā)式上漲。2018年會與2017年有較大反差。2018年雖然也是開門紅,但動能不強。加上春節(jié)是傳統(tǒng)供需淡季,市場有可能會在1月中下旬出現(xiàn)明顯回落,整個2月份不會太樂觀。3月份是傳統(tǒng)旺季,或有一波漲勢。3月份國內原油期貨可能上市,會帶動能化甚至整個大宗商品上漲。

          “原油上市或會帶來一波轉場行情。這波行情由于大家預期時間比較長,可能爆發(fā)快,但周期不會太長。二季度爆發(fā)后市場會快速回穩(wěn),7、8月份或還有一波旺季行情,但四季度看空的預期較大。目前2018年上半年可以看到的利好因素都會消化掉,到下半年央行的流動性收緊、加之全球收緊因素,四季度呈偏空態(tài)勢。”他說。

          (來源:證券時報 記者:趙黎昀 圖片來源:攝圖網)

         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(jù)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
          責編 張楊運

          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(xiàn)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          周期股 供給側 需求側

         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         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