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經濟新聞 2022-10-20 18:03:01
每經記者|李星 每經編輯|裴健如
10月20日,特斯拉(TSLA,股價222.04美元,市值6958億美元)發(fā)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,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約214.54億美元,較上年同期的137.57億元增長了56%;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約32.92億美元,同比增長103%。
圖片來源:特斯拉財報
財報顯示,這已是特斯拉連續(xù)13個季度實現盈利,且營業(yè)收入和營業(yè)利潤均創(chuàng)歷史紀錄。
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03%
盡管實現了季度盈利,但特斯拉在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卻低于行業(yè)分析師此前預期的219.6億美元。財報發(fā)布后,特斯拉股價盤后一度跌超5%。今年以來,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下跌了約37%,超過納斯達克綜合指數32%的跌幅。
不過,特斯拉CEO馬斯克在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,未來,特斯拉總市值有潛力超過蘋果(AAPL,股價143.86美元,市值約2.31萬億美元)和石油巨頭沙特阿美(2222.SR,股價35.75沙特里亞爾,市值7.862萬億沙特里亞爾,約合2.12萬億美元)兩家公司的市值總和。
圖片來源:新浪財經
目前,蘋果和沙特阿美是全球市值排名前兩位的企業(yè)。“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令人不可置信的組合,但在我看來,特斯拉未來的價值大約會是沙特阿美的兩倍。”馬斯克說,“現在,我認為特斯拉可以遠遠超過蘋果目前的市值。”
特斯拉方面解釋稱,原材料成本通脹率,以及柏林超級工廠、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、4680電池生產爬坡帶來的效率降低,都影響了特斯拉的利潤率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營收低于預期,但特斯拉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卻高于市場預期。財報顯示,特斯拉2022年第三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2.92億美元,同比增長103%,超市場預期31.9億美元。
特斯拉方面解釋稱,今年第三季度,特斯拉面臨著原材料、大宗商品、物流、質保及加急成本增加,以及4680電池生產成本增加等挑戰(zhàn),但依然實現了汽車交付量的大幅增加。
從現金方面來看,特斯拉的季度末現金、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有價證券在2022年第三季度增長了22億美元,達到211億美元。“該增長主要得益于33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,部分被9億美元的債務償付抵消。”特斯拉方面表示。
全年交付量增長率將略低于50%
官方數據顯示,2022年6~9月,特斯拉全球新車產量約為36.5萬輛,交付量超34.3萬輛。其中,交付量再次刷新特斯拉歷史季度紀錄,同比增長42.4%,環(huán)比增長34.9%。不過,這一數據仍低于華爾街預期的35.8萬輛。
“每季度末,特斯拉都面臨著大批量的交付任務,導致運輸成本及物流不穩(wěn)定性增加。”特斯拉方面解釋稱,目前,公司運輸成本及物流開始向更平穩(wěn)的交付節(jié)奏過渡。
截至目前,特斯拉累計產量約為93萬輛。今年4月份,馬斯克曾表示,特斯拉今年將生產超過150萬輛汽車。以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計產量計算,第四季度特斯拉產能需超過57萬輛,才能實現這一目標。“我們正在盡可能地生產更多汽車。”馬斯克表示。
特斯拉CFO(即首席財務官)Zachary Kirkhorn強調稱,雖然公司正在跟蹤超出控制范圍的供應鏈風險,但今年的產量仍有望實現50%的年增長率。
不過,在Investing.com高級分析師Jesse Cohen看來,特斯拉可能面臨著新增產能的挑戰(zhàn),今年很可能無法完成交付量增長50%的目標。
對此,Zachary Kirkhorn也坦言,因為年底在途汽車數量將有所增加,今年全年交付量增長率預計將略低于50%。
“在可預見的未來,我們預計汽車交付量將持續(xù)增長,實現50%的年均增長,但增長速度還要取決于設備產能、工廠正常運行時間、運營效率以及供應鏈的能力和穩(wěn)定性。”馬斯克表示。
圖片來源:企業(yè)供圖
特斯拉方面解釋稱,公司正專注于通過提升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廠的周產量,以及柏林和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的產能爬坡,盡快提高汽車產量。
截至目前,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的生產速度開始實現逐月持續(xù)增長,而柏林超級工廠第三季度末的生產效率也提升顯著,單周產能超2000輛。“我們正在繼續(xù)落實解決方案以進一步提高弗里蒙特超級工廠的產量。”馬斯克表示,特斯拉4680電芯的生產總量(送去化成的電芯)環(huán)比提升了3倍。
馬斯克還宣布,特斯拉電動卡車Semi首期交付計劃于2022年12月1日開啟。
封面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(lián)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